習近平法治思想: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創新性地提出并系統闡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這一思想不單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標志著我國法治建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時代背景與重大意義
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應運而生,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成果。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黨中央高瞻遠矚,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了其戰略定位、目標任務與重大舉措,為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筑牢了有力的法治根基。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思想利器與行動綱領。
二、“十一個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
(一)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此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首要原則,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要點。其凸顯了黨的領導在法治建設中的根本性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與法治的統一,確保黨始終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并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唯有如此,方能保證法治的正確方向,推動法治建設持續前行。同時,要不斷強化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提升黨領導法治建設的能力與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乃歷史的創造者,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與力量源泉。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秉持人民至上,將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致力于為人民謀福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全面依法治國過程中,我們必須時刻關注人民的需求與期望,確保各項法律制度切實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
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們需將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的理念貫穿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各領域、全過程。在立法時,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與建議,確保其合法合理;執法時,嚴格依法行政,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司法實踐中,注重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實現公正高效的審判結果。
唯有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我們方可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不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持續提升法治建設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重大原則,不僅深刻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輝煌成就與寶貴經驗,更明確指出了邁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的唯一正確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扎根于我國國情,契合人民意愿,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它強調在黨的領導下全面依法治國,保證國家各項工作在法治化軌道上運行。此道路既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又立足我國實際,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時代特征。
沿著這條道路,我們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化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確保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同時,深化法治政府建設,推動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在司法領域,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此外,加強全民法治觀念教育,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法治中國建設與信用法治建設奠定堅實群眾基礎。
總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由之路。在未來的征程中,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前行,不斷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法律體系的核心與基石,更是全體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和共同信仰之源。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
堅持依憲治國,意味著國家的各項事務均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這要求我們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均貫徹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確保憲法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全面有效實施。
堅持依憲執政,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領導國家事務時必須始終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這要求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據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切實做到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同時,黨還要通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確保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能夠在憲法法律的框架內行使權力和履行職責。
在具體實踐中,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是要堅定維護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憲法實施的正確方向,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向前發展。
同時,還要堅決維護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人民民主專政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堅持這兩個根本政治制度不動搖,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
總之,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要義。我們要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不斷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工作,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取得新成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五)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作為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依托,其核心價值在于為國家的各項活動提供穩定、可預期的制度框架,確保國家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保障公民權利與自由不受侵犯。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要求國家的制度體系更完善、治理能力更高效、治理過程更民主、治理結果更公正。在這一進程中,法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治不僅為國家治理提供明確的法律規范和制度保障,還通過法律的實施和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社會各方面嚴格守法,確保國家治理的各個環節在法治框架內有序進行。
具體而言,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法治建設,完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升立法質量,確保每一部法律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和信任。
二是深化法治政府建設,推動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同時,加強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三是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加強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是加強法治社會建設,提高全民法治素養。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體人民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同時,加強社會治理法治化建設,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總之,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不斷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新成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六)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規劃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僅是核心內容,更是推進這一偉大進程的關鍵抓手。這一體系的構建,旨在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法治建設,為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和諧穩定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先涵蓋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這一體系以憲法為統領,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構成,實現了國家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全面覆蓋。這一體系的完備性,確保了國家治理的各個領域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法治體系的重要支柱。它要求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確保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同時,通過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等舉措,提高司法效率和質量,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確保法治實施不走樣、不變形的關鍵。它要求建立健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的監督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現象的發生。通過強化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信用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多元化監督方式,形成監督合力,確保法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為法治體系的運行提供了必要支撐。它要求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提升法治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信用法治素養;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法治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加強法治信息化建設,提高法治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信用化水平。
最后,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黨依據黨章黨規管黨治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通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高黨內法規的科學性和執行力,確保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能夠在憲法法律的框架內行使權力和履行職責。
總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各個方面狠下功夫、做好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三者共同推進,以及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構成了我們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總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深刻揭示了法治建設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要求,為新時代背景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指明了方向。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它要求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在依法治國過程中,我們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保法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依法執政,是黨的執政方式的基本要求。它要求黨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治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確保黨的執政活動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進行。依法執政不僅要求黨帶頭遵守法律,更要求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使權力的基本準則。它要求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確保政府的一切活動都在法律的授權和監督下進行。依法行政的核心在于規范政府權力運行,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現象,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它要求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同時加強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實現三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法治國家是目標,法治政府是主體,法治社會是基礎。只有三者共同推進、一體建設,才能形成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推動法治中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實踐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的原則,不斷加強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法治工作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同時,注重發揮人民群眾在法治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廣泛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參與法治實踐,共同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更大成就。
(八)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構建了法治建設的基本格局,也是確保法治體系健全、法治國家建成的四個關鍵環節。這一方針的提出,深刻把握了法治建設的內在邏輯,也寄托了對全社會共同參與法治實踐、協同推進法治進程的殷切期望。
科學立法是法治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它要求立法工作遵循客觀規律,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志,確保每一項法律法規都符合憲法精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科學立法強調立法過程的民主化、科學化,注重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論證評估,確保法律制度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制定出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法律,才能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供有力支撐。
嚴格執法是法治建設的關鍵環節。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確保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嚴格執法強調執法的規范性和嚴肅性,要求執法過程中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同時,嚴格執法要注重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避免執法過程中的簡單粗暴和權力濫用。
公正司法是法治建設的生命線。它要求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秉持公正原則,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確保每一個案件都能得到公正處理。公正司法強調司法過程的公開透明和結果的公正合理,要求司法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操守,能夠抵御各種干擾和壓力,堅持獨立審判、公正裁判。只有實現公正司法,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設的社會基礎。它要求全體公民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民守法強調法治觀念的普及和法治文化的培育,要求通過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素養等方式,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同時,全民守法還要求加強社會誠信建設,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
這四個環節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在實踐中,我們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協同推進這四個環節的工作,不斷加強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確保法治建設的各項任務有效落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更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九)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
伴隨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愈發頻繁,涉外法治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不僅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更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強調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法治建設。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完善國內的法律法規體系,還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法治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在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強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提升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和修改,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法治秩序。
其次,完善國內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確保我國的法律在國際交往中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加強國際法的研究和運用,提高我國涉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最后,積極參與國際法治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與其他國家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通過國際合作,更好地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總之,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涉外法治工作,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貢獻力量。
(十)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中,法治工作隊伍起著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推動法治進程、捍衛法律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設一支德才兼備、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既是法治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德才兼備,是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的核心標準!暗隆敝阜ㄖ喂ぷ髡邞邆涞母呱衅返潞吐殬I操守,包括堅定的法治信仰、強烈的責任感、公正無私的立場以及良好的道德風范。他們應當以身作則,恪守職業道德,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和腐敗行為,樹立法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安拧眲t是指法治工作者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包括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敏銳的法律思維以及解決復雜法律問題的能力。他們應當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法治建設的新要求。
為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我們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升法治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通過定期組織培訓、開展學術交流、引進優秀人才等方式,不斷提高法治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二是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法治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獎勵機制以及晉升機制等,鼓勵法治工作者積極投身信用法治事業,為信用法治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三是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法治工作者依法履職、廉潔從業。通過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加強執法監督、接受社會監督等方式,確保法治工作者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
總之,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強和改進隊伍建設工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十一)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征程中,領導干部作為黨和國家的中堅力量,其角色與地位無可替代,是引領法治潮流、推動法治實踐的“關鍵少數”。他們不僅是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更是法治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其言行舉止對全社會具有極強的示范效應和引領作用。
因此,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這不僅是領導干部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是其職責所在、使命所系。領導干部只有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只有深入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治思維,才能科學決策、依法辦事;只有自覺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行使權力,才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權益;只有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才能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加強法治教育培訓,提高領導干部的法律素養和法治觀念。通過定期舉辦法治講座、培訓班、研討會等形式,引導領導干部深入學習憲法法律,了解法治精神,掌握法治方法。二是完善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檔案、定期考核通報等制度,激勵領導干部積極學法用法,形成良好法治氛圍。三是加強監督制約機制建設,確保領導干部依法行使權力。通過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信用監督、輿論監督等多元化監督方式,形成對領導干部權力的全方位監督網絡,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現象的發生。
總之,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是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深入實施的重要舉措。只有讓領導干部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才能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良好風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路徑。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扎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信監官網,信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