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企業集團要迅速發展成爲全球性的跨國公司,第一步就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信用體系和責任機制,以及在世界范圍內樹立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
“中國大企業集團要迅速發展成爲全球性的跨國公司,第一步就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信用體系和責任機制,以及在世界范圍內樹立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世界經濟發展宣言大會暨中國企業高峰會7日舉行了世界經濟發展與企業信用論壇。國內外知名企業家會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中國大企業如何通過建立信用經濟發展成爲跨國公司的問題提出了上述看法。
美國標準
普爾公司執行副總裁維基蒂爾曼在接受采訪時提出,從企業信用評價的角度上來說,企業信用包含3個含義,第一是公司透明度高,第二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第三是對企業合同的嚴格履行。企業信用對穩定和優化企業人力資源,對吸引股東、投資者和客戶群都具有重要作用。信用建設不是企業發展的惟一要素,但是對於希望建設成爲全球性跨國公司的中國企業來說,信用建設在企業初步打入世界市場和建立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必不可少。
中國建筑工程公司總經理孫文杰坦言,經營企業和做人一樣,誠信最重要。他提出,誠實守信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又是企業成功經營的前提條件。市場經濟的基礎是道德,法治和制度的建立只能保障,而不是根本。因此,成熟的市場經濟不僅是法治經濟,更是信用經濟。
記者在會間了解到,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能力逐步增強但企業信用機制建設卻相當滯後。據商務部的最新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從事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有3萬多家,對外投資額近100億美元。從事跨國經營的中國公司業務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已初步形成全球生産銷售網路,初具跨國公司雛型。但與此同時,根據中國外經貿企業協會和北京國商國際資信評估公司最近聯合公布的一項最新企業信用資訊跟蹤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中國外經貿企業已經初步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信用的重要性,并已在商務活動中重視信用管理。但在接受調查的13萬家企業當中,只有11.2%的企業建立了完備的內部信用管理制度,而其中93.4%的企業還都是外商投資企業或中外合資企業。
世界經濟發展宣言系列活動組委會副秘書長、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裁關建中認爲,企業信用的形成還需要建設公正的信用評級機構和符合中國國情的信用體系。他認爲,中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首要問題是防止信用資訊缺失,向市場提供高品質的信用資訊,保證交易和資本流動的有效性。而信用評級機構是信用資訊的加工廠,其提供資訊的公正性、權威性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一個信用基礎十分薄弱的特定環境下,權威信用資訊關系信用體系建設的成敗,完全追求商業利益的信用資訊泛濫會危害整個信用體系建設。信用評級機構應該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此外,當前中國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到了實踐性階段,需要一系列適合國情的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信用評級機構,特別是中國的信用評級機構應以自己的專業優勢超前研究中國信用關系的特殊性,以及由信用關系決定的信用問題的特殊性,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對此,有關與會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嚴格地說,中國企業目前只是初步實現了跨國經營,與真正的跨國公司還有一定的差距。而差距主要體現在中國大企業集團的全球知名度和信譽度相對不夠高。因此中國企業經營者必須認真對待企業的信用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