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要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卻在求職的時候遭遇就業陷阱,這是高校畢業生最不愿意碰到的事,也是所有善良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各種就業陷阱卻在現實中屢屢上演著。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龐大的高校畢業生群體在就業市場處于弱勢地位。社會經驗不足、求職信息不對稱,對理想職位的強烈渴望等等,使他們成為不法之徒詐騙錢財的對象。當面試成為騙子掙錢的手段、當試用期結束解雇大學生成為降低成本的“法寶”,有關專家呼吁,就業市場打假已成當務之急。使求職大學生擺脫各種就業陷阱,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行動,營造一個誠信干凈的求職環境。
首先,加強誠信教育,鏟除騙術滋生的土壤。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就業市場的逐步完善,作為市場的基本尺度——誠信,理應成為招聘過程普遍遵循的原則。對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是未來發展的基石,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現在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相當于幫他們送上了人生的軌道,未來將收獲畢業生的感激和社會的尊重。與此同時,大學生作為就業市場的一分子,在防范欺騙的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誠信就業,履行承諾。
其次,加強畢業生求職培訓,增強辨別騙局的能力。高校除了加強與企業的對接,多舉辦校園招聘會以外,更應該對畢業生加強求職培訓,引導畢業生調整好心態,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幫助大學畢業生為成功就業練好“內功”。
再次,規范就業平臺,讓騙術無所遁形。為了保護大學生利益,政府要嚴懲非法之徒,公開曝光一批使用不誠信手段損害求職大學生利益的企業名單,減少大學生被騙現象。同時,各地政府應設立免費就業信息網站,對供求雙方的信息進行審查后發布,這種方式有助于解決目前有償職業中介與虛假單位串通損害勞動者利益的問題,促進就業市場的健康發展。
只要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承擔起各自應盡的責任,努力填平各種就業陷阱,就能還給就業市場一個健康誠信的求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