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國際信用管理師的特點
本節以國際信用管理師為例,說明一下國際信用執業資格的特點。 國際信用管理師的認證標準屬社會性專業標準,其科學性與權威性由市場檢驗。國際信用管理師的認證屬于社會認證,國際信用管理師執業證書屬社會性的信用執業資格證書,在國際信用管理師協會[ICMMA]和中國誠信企業協會[CCEA](以下簡稱兩協會)內普遍承認。國際信用管理師[ICMMA]出具的信用文書,在兩協會內普遍承認。
國際信用管理師標準有以下特點:
一、職業道德與職業知識能力并重。該標準非常注重職業道德,并制定了對應的嚴厲的處罰措施,以保證職業道德的遵守。
職業道德 | 對應的處罰規定 |
國際信用管理師執業時應當保持中立、公正。 | 禁業一至五年,并予以公告;形成嚴重后果的,永久禁業,并予以公告。 |
國際信用管理師執業時應當嚴格、嚴密、謹慎。 | |
國際信用管理師執業時應當誠實、信用、勤奮。 | |
國際信用管理師執業時應當廉潔,嚴禁索要或獲取非法利益。 | 永久禁業,并予以公告。 |
國際信用管理師在處理投訴建議信息時應當遵循原始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易讀性原則、快速性原則。 | 處以通報批評,形成不良后果的,禁業一至五年,并予以公告。 |
二、知識面要求寬且高。
國際信用管理師應當具備的信用知識包括: 1. 信用基礎知識;2. E-315:9000國際信用管理體系;3. 降低和防止信用風險的方法;4. 欠賬追收方法;5. 信用爭議調解方法;6. 信用調查、分析的方法與技巧;7. 提高信用度的方法。
國際信用管理師應當具備的法律知識:1. 較深的法律基礎知識;2. 了解國際法的淵源;3. 熟練掌握至少一個國家的法律;4. 了解國際通行的法律原則。
國際信用管理師應當具備的經濟學知識,要求:1. 經濟學原理、會計學原理和通用會計準則;2. 了解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3. 能夠分析各類財務、會計報表及指標;4. 市場營銷學及其它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國際信用管理師應當具備的管理學知識,要求:1. 管理學基礎常識;2. 當前流行的管理方法與管理理論;3.誠信制度建設或誠信管理的方法;4.誠信文化建設方法。
三、不僅要求有工作能力,而且要求有較強學習能力。規則中規定:國際信用管理師應當具有較強的調查、訪問、溝通、綜合、分析能力; 較強的學習能力。
四、報考資格要求科學。
沒有把學歷證書作為報名的強制條件,這是因為:
1.體現機會均等原則,使每一個愿意努力學習的人都有通過認證考試的機會。機會均等是公平與正義的內在要求,只有均等的機會,才會有同樣成功的可能。
2.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原則,考試不僅是對一個人知識水平的測驗,而且還是提高一個人知識水平的機會,所以要做到英雄不問出處。
五、考試命題標準較高
考試主要是為了測驗申請者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是否達標,命題標準是知識結構與能力標準具體化。法學、經濟學、管理學都是按本科學歷的知識標準進行命題的。
六、有免試條件。
具備經濟學類、法學類、管理學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可以申請免試相對應科目(經濟學基礎試題、法學基礎試題、管理學基礎試題),是否準予免試,由協會根據申請者的大學課程與當年考試教材確定。
七、考試嚴格
認證考試由協會直接負責,對考試作弊行為有嚴厲的處罰措施,認證考試中作弊的,終生取消執業考試資格。
八、考試實行單科通過制,共分四科考題(信用知識與能力試題、經濟學基礎試題、法學基礎試題、管理學與計算機基礎試題),五年內全部通過四科考試取得國際信用管理師資格證書。
九、違規處罰嚴厲。
協會對國際信用管理師從考試到執業都制定了嚴厲的違規處罰措施。
十、執業注冊、年檢與繼續教育。
認證標準采用國際通行的執業資格證書與執業證書分別管理的制度,資格證書一經取得,永久有效。但在執業時,應進行執業注冊,并取得執業證,執業證有效期一年,年檢通過后有效期順延一年,可連續順延。
無論在信用機構還是在非信用機構,只要從事信用工作都需要執業注冊,取得資格證書并從事信用工作一年后,可以申請執業注冊,注冊后獲得執業證。
認證標準要求國際信用管理師及時、主動更新信用等知識以適應工作需要。協會根據需要對國際信用執業人員進行繼續教育。